警务机制研究

  • 基层智慧警务建设路径探讨——以D镇派出所工作为例

    赵洋;赵学刚;郭海燕;于越;

    结合智慧警务进行社会各领域的治安防控工作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警务模式。然而,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的背景下,乡镇地区的智慧警务建设面临诸多严峻的现实挑战。为实现乡镇基层治安防控体系的智能化构建,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策略,结合治安管理的关键要素,灵活运用本地资源,充分发挥基层民众和相关部门的地域优势,确保技术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融合,实现智慧警务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33;No.133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组织公平感、支持感对公安民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基于职业承诺的中介和心理授权的调节作用

    成晓霞;夏若涵;吉优;

    组织支持感和组织公平感是影响公安民警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而职业承诺、心理授权也在个人层面影响民警的工作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来自黑龙江、江苏、新疆三地共574名公安民警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平和组织支持均通过职业承诺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且这一过程受到心理授权的调节。该研究为提升公安民警工作满意度、优化警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实证依据。

    2025年02期 v.33;No.133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科技兴警背景下公安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韦灿;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管理创新实践成效显著,但其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的多因协同效应尚未得到实证检验。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公安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探讨了公安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影响因素模型中的物质、组织、警员三种因素均非公安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物质主导型、组织主导型、警员主导型是公安管理创新的重要实现路径。基于研究结果对公安管理创新进行了学理解释,实现公安管理创新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做到组织制度重构、科学技术赋能、主流价值引领。

    2025年02期 v.33;No.133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论警务礼仪中文化安全的风险与防范

    邱琳悦;刘黎明;

    当前,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威胁与挑战。在此背景下,警务礼仪作为公安文化在警务实践活动中的生动体现与具体延伸,正受到西方文化渗透、民族文化发展以及新时代文化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深化安全教育工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以及健全应用体系,多维度、全方位捍卫警务礼仪中的文化安全。

    2025年02期 v.33;No.133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社会治理研究

  • 巴尼时代警察抗逆力的结构模型、衍化机理与提升策略——兼评《警察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抗逆力研究》一书

    钟云华;王利斌;

    警察抗逆力是警察整合优势及资源,应对职业风险、适应工作逆境、恢复心境平衡的过程、能力和结果。巴尼时代,警务工作风险系数和风险应对难度系数进一步增加,警察在工作中遭受挫折成为“家常便饭”,警察抗逆力成为警务风险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警察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抗逆力研究》~((1))一书运用扎根理论,深入探讨了警察抗逆力的静态结构、重构机理、蚀化样态等问题,创新建构了警察抗逆力的结构模型、重构模型和蚀化模型,开创了系统研究警察抗逆力问题的先河。借鉴该书最具创新性的理论贡献——警察抗逆力“三大模型”,可以从优化抗逆力特质、强化教育赋能、夯实防治抗逆力蚀化的外围保护要素着手培育和提升警察抗逆力。

    2025年02期 v.33;No.133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互嵌式社区建设的意蕴、困境和路径

    祝全永;欧阳媛;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载体和依托。新时代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面临基层社区治理结构不平衡、基层少数民族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较低、基层社区各少数民族心理距离较疏远等困境。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破解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难题中展现出高度的契合性与实践适用性。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亟需坚持完善社区党建引领基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统领功能,坚持完善“立体化、网格化和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以“数字化”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和治理现代化,坚持推动社区各民族法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坚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化”,坚持加强基层社区机构及其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的“实体化”保障。

    2025年02期 v.33;No.133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反恐怖主义法》视角下基层治理路径探究

    李恒;周生龙;

    自2016年1月《反恐怖主义法》实施以来,全国持续深化严打暴恐专项行动,探索出符合本国实际的反恐怖主义基层治理道路。反恐怖基层治理既是反恐怖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也是反恐怖工作的基本单元,需要持续推进专业化、技术化、法治化建设。目前,我国反恐怖基层治理还面临一些现实挑战,需要坚持以《反恐怖主义法》为法律遵循,以坚决防止发生暴恐案件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强社会面常态化防控,提高反恐情报主导侦查能力,深入推进反恐怖情报预警预防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反恐怖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要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既坚持明面上的严打措施,又切实加强源头治理,真正清除宗教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活动产生、发展、蔓延的根源。

    2025年02期 v.33;No.133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公安技术研究

  • 恐怖主义犯罪侦查中大数据应用困境与优化路径

    张巍;

    随着以数据为本质的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恐怖主义犯罪的手段和方式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用大数据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分析,实现对恐怖主义犯罪发生前后的实时预警和侦查打击是有效应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手段之一。但在恐怖主义犯罪侦查中的大数据应用仍存在数据安全、数据壁垒、大数据技术与人才匮乏和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等困境。要破解恐怖主义犯罪侦查中的大数据应用困境,就必须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数据安全;破除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强化大数据运用基础;建立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制度,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

    2025年02期 v.33;No.133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网络犯罪治理困境及策略研究

    袁鹤明;许静文;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在便利社会生活的同时,也给公安机关在网络犯罪治理方面带来了全新挑战。为协助公安机关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给网络犯罪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对变化后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治理,文章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网络犯罪的新特点,再基于其给公安机关在侦查取证、法律适应、技术资源三个方面带来的挑战,提出了排除侦查取证障碍、解决法律适用问题、打破技术资源壁垒等与之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为治理网络犯罪提供若干思路。

    2025年02期 v.33;No.133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辅警焦虑抑郁状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陈文杰;张萌;

    为探究不同岗位类别辅警焦虑抑郁状况的潜在类别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I-90)中的焦虑抑郁分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某市388名派出所辅警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潜在剖面分析表明,文职类与勤务类辅警的焦虑抑郁状况均可分为低焦虑抑郁组、中焦虑抑郁组和高焦虑抑郁组三个潜在类别,文职类和勤务类辅警的睡眠质量得分在三种焦虑抑郁潜在类别间均呈显著梯度差异(低焦虑抑郁组<中焦虑抑郁组<高焦虑抑郁组)。研究表明,不同岗位类别辅警焦虑抑郁状况均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其分类特征与睡眠质量具有密切关联。

    2025年02期 v.33;No.133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法学研究

  • 算法垄断的法理释义及其独立构罪的逻辑证成

    曾磊;张汉子;

    随着科技的发展,算法技术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总福利,但随之而来的算法垄断给数字经济市场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样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相较于传统垄断,其危害性更大,隐蔽性更强,另一方面其种类划分多样,包括算法共谋,算法排他性与剥削性滥用行为等,针对不同种类所进行的行刑衔接与刑事规制原则也有所不同。目前我国针对垄断入刑问题只存在嵌入式的刑事责任规定,在刑法中并无具体罪名与条文参考,暂时处于立法空白状态。文章利用传统刑法理论对算法垄断行为进行法益侵害性分析和入刑必要性与正当性证成,通过对犯罪构成要件、既遂条件、法定刑等分析为算法垄断行为独立成罪提供逻辑证成,最大程度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良好的竞争秩序。

    2025年02期 v.33;No.133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AI换脸场景下人脸识别信息的刑法保护

    宋行健;陈婉晴;

    在数字时代,人脸识别信息在AI换脸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刑事风险,亟需从多个角度采取系统性的应对措施。首先,应准确界定人脸识别信息的刑法保护范围,参考个人信息司法解释中的入罪标准,并将信息主体的知情同意作为出罪事由。其次,应根据人脸识别信息各项处理环节的特点,从刑法解释的角度研究具体罪名的适用。在存储环节,可以根据人脸识别信息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情况,适用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再次,在使用环节,可以根据目的特定原则是否得到遵守,将非法获取、非法使用一并评价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此外,在加工环节,可以根据效用侵害说,对减损人脸识别信息价值的行为适用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如果行为人后续又非法使用该人脸识别信息实施其他犯罪,应数罪并罚。最后,应从人脸识别信息电子数据的范围、取证规则、真实性审查等方面,规范人脸识别信息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

    2025年02期 v.33;No.133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近五年我国网络犯罪研究述评

    董岳麟;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法从年度发文情况、学科分布、发文期刊、核心作者、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研究热点及新趋势等方面,对近五年(2020-2024年)我国网络犯罪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究其演化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近五年我国网络犯罪研究持续受到关注,研究成果丰富;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核心作者、研究环境等方面条件较为成熟,但缺乏进一步合作;研究热点较为多元,数字犯罪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未来网络犯罪及迭代升级的数字犯罪将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进一步拓宽我国网络犯罪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025年02期 v.33;No.133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公安教育与实践

  • 自主知识体系下犯罪学课程建设与教改路径探究

    王康庆;

    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1)),当前犯罪学课程建设与教学面临过度依赖西方理论、本土化知识转化不足、课程体系创新滞后、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现实困境。应以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法治思想和本土犯罪治理实践经验为理论根基,构建以“自主知识框架—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改质量评价”四位一体的递进式改革路径。首先,通过重构本土化犯罪学核心概念体系,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解释模型与防控规律;其次,创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跨学科融合课程模块;再次,优化我国自主犯罪学知识体系下课程体系教改方法;最后,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与动态监测机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学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闭环,为新时代犯罪学学科建设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教改方案。

    2025年02期 v.33;No.133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公安联考背景下的申论课程优化路径研究——基于顶点课程理论视角

    郝英英;张慧;

    随着公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公安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全国公安院校于2016年开始实行“公安联考”制度,将申论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科目之一。申论考试不仅考查考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思辨能力,更重视考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情景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公安院校纷纷进行申论课程乃至写作课程的探索和优化。目前的申论教学模式存在课程定位不够明确、教学内容趋于应试化、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写作类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开课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应针对公安联考的特点,优化申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公安工作。

    2025年02期 v.33;No.133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约稿启事

    <正>《山西警察学院学报》是山西省公安厅主管、山西警察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公安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93年。我刊现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并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同时荣获中国学术期刊〈CAJ-CD〉执行优秀期刊称号。我刊始终致力于营造浓厚公安理论研究氛围,坚定立足公安实战前沿,为山西省公安类科研与教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引和有力的支撑。

    2025年02期 v.33;No.133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

    <正>《山西警察学院学报》是由山西省公安厅主管、山西警察学院主办的省级公安类一级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法学研究、犯罪与对策研究、社会治理研究、公安技术研究、警务机制研究、公安教育与实践。2025年,本刊将继续聚焦公安学科和公安基础理论的发展,紧贴公安实战,持续推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时代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2025年02期 v.33;No.133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