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云华;王利斌;
警察抗逆力是警察整合优势及资源,应对职业风险、适应工作逆境、恢复心境平衡的过程、能力和结果。巴尼时代,警务工作风险系数和风险应对难度系数进一步增加,警察在工作中遭受挫折成为“家常便饭”,警察抗逆力成为警务风险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警察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抗逆力研究》~((1))一书运用扎根理论,深入探讨了警察抗逆力的静态结构、重构机理、蚀化样态等问题,创新建构了警察抗逆力的结构模型、重构模型和蚀化模型,开创了系统研究警察抗逆力问题的先河。借鉴该书最具创新性的理论贡献——警察抗逆力“三大模型”,可以从优化抗逆力特质、强化教育赋能、夯实防治抗逆力蚀化的外围保护要素着手培育和提升警察抗逆力。
2025年02期 v.33;No.133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祝全永;欧阳媛;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载体和依托。新时代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面临基层社区治理结构不平衡、基层少数民族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较低、基层社区各少数民族心理距离较疏远等困境。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破解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难题中展现出高度的契合性与实践适用性。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亟需坚持完善社区党建引领基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统领功能,坚持完善“立体化、网格化和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以“数字化”赋能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和治理现代化,坚持推动社区各民族法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坚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化”,坚持加强基层社区机构及其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的“实体化”保障。
2025年02期 v.33;No.133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李恒;周生龙;
自2016年1月《反恐怖主义法》实施以来,全国持续深化严打暴恐专项行动,探索出符合本国实际的反恐怖主义基层治理道路。反恐怖基层治理既是反恐怖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也是反恐怖工作的基本单元,需要持续推进专业化、技术化、法治化建设。目前,我国反恐怖基层治理还面临一些现实挑战,需要坚持以《反恐怖主义法》为法律遵循,以坚决防止发生暴恐案件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强社会面常态化防控,提高反恐情报主导侦查能力,深入推进反恐怖情报预警预防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反恐怖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要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既坚持明面上的严打措施,又切实加强源头治理,真正清除宗教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活动产生、发展、蔓延的根源。
2025年02期 v.33;No.133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