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蓓;
校园欺凌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构建区域协同治理共同体是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路径。当前,校园欺凌区域协同治理面临主体协同性不足、机制运行不畅和资源供给短缺等现实困境,各部门职责划分模糊、信息共享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治理效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和灵魂是以人民为中心,为校园欺凌区域协同治理共同体构建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范式。其内在逻辑在于通过整合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力量,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与系统治理。基于此,从构建多元治理组织框架、完善协同运行机制、强化保障体系三方面提出实践路径,旨在提升校园欺凌区域治理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025年04期 v.33;No.135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高延飞;
先秦是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关键塑形期,经历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礼制向以地缘为基础的官僚制度的深刻转变。土地私有化瓦解了井田制的经济基础,功绩取向的人才选拔重构了治理主体,郡县制的推行实现了中央集权整合,“法治体系”的建立规范了社会秩序,实用理性思想为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经济基础变动引发治理主体重构,进而推动制度体系创新,最终导向思想观念转变。这种系统性转型通过经济基础变革推动上层建筑调整,借助制度创新应对社会流动性挑战,运用思想解放引领治理实践突破,不仅有效应对了“礼崩乐坏”的危机,而且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文明的基本特质,奠定了秦汉以后“大一统”社会治理格局的制度基础。
2025年04期 v.33;No.135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许阁阁;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低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统计数据表明,仅2020至2023年短短四年时间,全国法院共判处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罪犯总数已超13.2万。这一屡禁不止的现象,反映出现有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体系明显滞后,已无法适应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文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个人、社会及法律方面的成因,提出通过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重视社会性风险纾解作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法律治理体系,守好法治最后一道防线等手段,实现新形势下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治理。
2025年04期 v.33;No.135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